《长安研究》征稿

《长安研究》征稿启事(第一辑)

西安博物院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览、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城市园林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为充分利用馆内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学术研究与交流,传播长安古代文明,特创办院刊《长安研究》。本刊每年一辑,主要刊发有关长安文化、丝路文明等方面的研究稿件。

《长安研究》主要开设栏目:

一、【长安史地】以研究长安历史、地理等与长安文化有关的稿件为主。

二、【丝路探赜】收录与丝绸之路、中外交流等方面有关的文稿。

三、【文物辑考】收录馆藏文物研究及新出土、新征集文物的介绍与研究,包括碑刻、墓志、古籍等。

四、【博物新语】以博物馆研究为主,包括陈列艺术、文化创意、社教活动、数字化运用、藏品管理等方面内容。

五、【学术博览】收录与长安文明研究有关的书评、会议综述、学术动态等。

六、【考古手记】对话考古人,探寻文物背后的考古故事。

本刊公开面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文博单位的专家学者征集稿件。投稿采用电子文本形式发送到指定电子邮箱,论文篇幅以不超万字为宜,介绍性文章不超五千字。

请按本刊“格式规范”清稿,文末附上作者姓名、单位、职称、通信地址、邮编及联系方式。请作者自留底稿,如三个月未收到用稿信息,可另行处理。稿件一经刊用,酌付稿酬,并寄送作者样书2本。

敬祈学界同仁惠赐大作!

地 址: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72号西安博物院 业务研究(编辑)部

邮政编码:710068

电子邮箱:xbybjb@163.com

联 系 人:王乐庆 王璐

联系电话:18991873523 (固话)

《长安研究》编辑部        

《长安研究》稿件格式规范

一、稿件格式

文本采用WPS或WORD编辑,1.25倍行距,页边距上下25.4mm、左右31.75mm。

1.标题(宋体,小二号,加粗);

2.作者(宋体,小四号)及作者单位(楷体,五号);

3.正文(宋体,五号);

4.正文注释采用每页脚下注,正文中的注释序号和脚注序号均用[1]、[2]、[3]……按序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5.欢迎作者随文配附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各类图版,并单独发送。图版需标明序号(图1、图2、图3),图版标题为叙述式,图版质量在300dpi以上,格式为TIFF或JPG,要求注明图版来源。

二、注释标注格式

(一)书籍

以“作者姓名+责任方式”的格式: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起止页码。引用翻译书籍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如果引用点校过的古籍,点校或校注者放在书名前面;外国国籍用〔 〕在作者姓名前注明,朝代用( )在作者姓名前注明。(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例:

1. 葛承雍:《大唐之国:1400年的记忆遗产》,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8年,第45页。

2.〔美〕爱德华·谢弗著,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3.(唐)玄奘、辨机撰,季羡林校注:《大唐西域记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00页。

4.(后晋)刘昫:《旧唐书》卷八九《狄仁杰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890页。

(二)期刊

以“作者姓名:篇名,刊名并发表年份及卷(期),起止页码”格式。例:

1. 孙机:《唐李寿石椁线刻<仕女图>、<乐舞图>散记(上)》,《文物》1996年第5期,第33-49页。

2. 冯培红、冯晓鹃:《唐代粟特军将康太和考论——对敦煌文献、墓志、史籍的综合考察》,《敦煌研究》2021年第3期,第40-56页。

(三)论文集

以“析出文献作者姓名:析出文献篇名,原文献题名,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的格式。例:

1. 荣新江:《关于唐宋时期中原文化对于阗影响的几个问题》,北京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国学研究》第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416页。

2. 杨富学、刘璟:《再论榆林窟第3窟为元代皇家窟而非西夏皇家窟》,《形象史学》(第二十二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第261-275页。

(四)电子文献

以“作者姓名:电子文献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的格式。例:

1. 辛德勇:《唐玄宗的年号》,澎湃新闻专栏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693563

三、课题基金项目标注

如为课题研究项目请在题目后上方加注*号,并注明课题基金项目名称、课题来源、课题编号等,列于本页脚注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