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四届政协四次会议第510号提案的复函

类别:A
西安市文物局
签发人:孙超
市文物函〔2020〕560号

尊敬的王怡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第510号“关于加快‘博物馆之城’建设的若干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于我市文博事业发展的关注。您所提出的打造“兼有文化传承和科学普及并重的现代化‘博物馆之城’”的设想和相关建议,对我市整合利用文化资源、丰富博物馆建设体系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自2018年“博物馆之城”建设再次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级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按照“控制数量,提升质量”和“抓重点、打基础”的工作指导,确立了优先发展主题特色鲜明、地域文化特点突出的各类博物馆,不断完善博物馆构成体系等主要工作目标。截至目前,全市博物馆数量为157座。其中,国有博物馆37座,行业博物馆51座,非国有博物馆69座。博物馆的类型由较为单一的历史、考古类型逐步发展为艺术、自然科学、红色革命等40余个类型,包括古建遗址、书画艺术、行业历史、自然科学、民俗文化、社会生活、工业遗产、革命遗址、红色旧居、中医药学、科学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根据您在提案中所提出的“挖掘文物藏品的科学研究内涵,打造文化传承和科学普及并重的现代化博物馆”建议,整体上看,我市文化资源中的历史、考古遗迹和文物比重大,展现西安地区文明脉络的、以古代历史和文物考古等为主题的博物馆居多。以国有博物馆为例,目前我市的37座国有博物馆展示主题基本为历史文物、古迹遗址等。每座博物馆的发展愿景和受众不同,这些都反映在展览这一最为直接的对藏品的呈现形式中。而资金的支持、人员专业素养等因素也对一个机构的研究和策展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在以历史或考古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对于藏品,即“物”的诠释通常会将其置入线性时间的叙事中,传递有关于器物本身或其所反映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的信息。部分机构对物件的展示多从人文角度构建叙事,对其背后的“科学性”“知识性”诠释不够充分,或者由于研究和展示水平的不足,仍以展示藏品的基本信息为主,并未建立以知识信息为核心的多元、关联且成体系的结构。2018年,“全面提升陈列展览的策划水平”被列入《西安市博物馆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市文物发〔2018〕99号)的重点任务中,旨在鼓励各博物馆通过探索藏品阐释与展示的新方法,对以“物”为核心进行说教展示的传统理念进行革新,深挖藏品背后的故事,构建历史文物与观众个体经历的互动关系,强化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与观众的沟通交流,为公众提供更为多元、丰富、有教育意义的展览。与此同时,为提升博物馆工作者的研究和策划水平,打好内容与形式基础,构建集科学性和人文艺术性为一体的优良展览,“加强人才队伍和智库平台建设”也被列为《西安博物馆之城建设总体方案(2019-2021年)》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下一步,我局将依托各重点博物馆、高校和研究机构,具有针对性地培养引进专业化和复合型人才,完善文博理论研究和实践体系,打造高素质文博人才队伍,并邀请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博物馆策展与教育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为我市文博智库不断补充新力量,也为文博领域的发展提供多元的视角与创新的想法。

根据您在提案中所提出的“新建一批以科学普及、科技史展览、亲身体验性实验为主的科学博物馆”的建议,目前,以科学技术为主题的、具有科普性质的各类博物馆有陕西科技馆、陕西自然博物馆、军医大学口腔医学博物馆、长安大学地质博物馆、军用航空科技博物馆等,数量不多,可以使公众亲身体验和参与的科普性博物馆也比较少。下一步,我局将以丰富我市博物馆门类、充分利用文物文化资源为目的,鼓励符合办馆条件的机构和个人设立以展示科学科技为主题的博物馆,并在申请、设立等方面继续为其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

根据您在提案中所提出的“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制定明确扶持政策,整合非国有、高校资源与特色行业,促进博物馆多元化发展”的建议,截至目前,我市促进非国有和行业博物馆的相关政策如《关于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的实施意见》(市发〔2010〕13号)、《西安市非国有博物馆备案审核工作程序(试行)》(市文物发〔2018〕51号)等,除对博物馆建设提供政策参考与支持外,严格规范了博物馆设立、备案与审核等运营管理工作的流程。随着我市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发展,新增博物馆的数量持续上升,财政支持力度也有待加强。今年年初,我局已完成《西安市非国有和行业博物馆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的修订工作,目前正与市财政局积极沟通,争取提升对行业、非国有博物馆的资金扶持力度,以保证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在与不同领域展开合作方面,近年来,以“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为指导,我局不断加强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如2018年,西安博物院、西安半坡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等6家博物馆代表就与西安曲江第二小学、西安航空学院、西安欧亚学院等6所学校代表签署了《馆校共建合作协议》。下一步,我局将协同教育等相关部门,积极与学校展开合作,推出系列博物馆课程、研学线路等项目,使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到有效而充分的发挥,同时也将继续鼓励文博单位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建立沟通交流机制,以便在博物馆设立、展览交流、公众活动、藏品研究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和有效的合作。

您的提案,充分体现了您对我市文化建设以及博物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大力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我们将继续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政协的领导下全力开展工作,继续深入挖掘西安具有特色的文化资源,利用博物馆的收藏、展示、教育及研究功能,保护与传承独特的、易逝的人文历史资源,传递科学精神,持续推进我市的“博物馆之城”建设工作。

感谢您对文博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西安市文物局

2020年9月7日